少年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东瑗错愕半晌。

不过荒蛮之地的风俗向来怪异,继子娶了继母为后,并不算奇闻。

她只是感叹,她的姨母居然这般手段。

“于是韩氏女美貌的名声就越传越盛,是不是?”东瑗问盛修颐。

盛修颐颔首。

“和庆公主死,皇后娘娘又大病了一场,很自责说当初不该选了韩氏做陪縢……”盛修颐笑了笑,“而后谁也不敢提这件事。其实个中缘由是什么,你应该是清楚的。”

她现在明白了和煦公主为何恨韩家:她的亲妹妹和表妹都是直接或间接因韩氏女而死。

只是薛子明为何恨韩氏,她还是不明白。

难道是因为韩氏挡了他的路,他没能尚到公主?

他不至于吧?

那为何恨东瑗?东瑗可是他的亲生女儿。

东瑗觉得薛子明和她的生母韩氏还有隐情。

薛家可能瞒住不对外宣,而盛修颐可以说公主的事,却绝对不会在东瑗面前说她母亲的闲话。

“怪不得和煦大公主那么恨韩家。”东瑗讥笑道。

那个和煦大公主,简直没有脑子。

她对韩家的恨,可能是她根本看不出韩家和她的两位妹妹一样,都是太后弄权下的牺牲品。

两人在内室说了半晌的话,吃了晚饭,歇下不提。

次日,盛修颐和东瑗去跟盛夫人请安,盛夫人习惯性问盛修颐今日有何事,盛修颐就说了等会儿去韩大太太那里送贺仪。

“娘,奕姐儿的事,您和爹爹说了吗?”盛修颐关心问了句。

盛夫人摇摇头。

想着盛修颐是反对态度,也不想和他多说。她

看了眼一旁的东瑗,笑道:“从过了年,你就没有出过门。你舅母一个人在京都,也怪孤寂,你和颐哥儿一起去吃顿饭。”

东瑗想去,可不放心诚哥儿,犹豫不决。

盛夫人看得出她的心思,道:“等会儿我让康妈妈去把诚哥儿抱过来,今日在我这里玩一日。你们吃了午饭再回来。我看着他,你就放心去吧。”

东瑗这才道是。

管事早已备好了贺仪。

跟着东瑗出门的是蔷薇,所以来安就笑着躲开了,让来福跟着他们去韩家。

蔷薇一张脸通红。

东瑗低头偷笑。

马车上,她问盛修颐:“来福什么时候出去?”

“四月月底吧。”盛修颐道,“他手上的事,都交给来顺和来安,三日五日也理不清。”然后又道,“五月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再把他们的事定了。”

东瑗说好。

韩家在京都的东北向,是一处静谧的老宅院,临近几家都是老侯府、国公府,当年这里是很繁华的。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老贵族渐渐就落寞了。

子孙争气的,承了爵还能维持先前的体面;子孙不争气的,则把家业败得精光,还不如普通富户人家。

韩大太太这宅子,是当时韩尚书正风光受宠的时候置办下的,虽因年月久远而陈旧了些,可庭院宽阔,依旧看得出当年的气势。

马车停在韩府门口,蔷薇先过来扶东瑗下车,盛修颐也跳下了马车。

东瑗就注意到,韩府门口还停了另外几辆马车,有些像薛家的。

到了门口,门上的小厮听说是盛家的人来了,忙进去通禀。

没过片刻,韩大太太和两位表兄都欢喜迎了出来。

“今日真是巧!”韩大太太笑道,“你三哥和三嫂也来了。”

三哥,是指二房的三少爷薛华轩,五姐的亲兄弟。

东瑗微微疑惑。

他和三嫂怎么来韩家做客?

喜欢衣香请大家收藏:(www.shaoniansw8.com)衣香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少年书屋推荐阅读: 云鬓凤钗清梦无痕盛世医后,冷帝请接招修成百年好养帝我家太子妃又凶又野重生后师尊成了反派农门厨娘:王爷请尝鲜黑茶娘娘她又作妖了盛宠之嫡妻再嫁穿书后我每天都在找死开局抢了暴君的三岁半闺女恶女空间:带着包子好种田娇娇王妃是朵伪白莲攻妻不备之夫贵难挡请注意甜蜜尺度嫡女狂妻,督主夫人是大佬重生女遇到穿越男嫁给死对头后被宠坏了潜龙配福星:替嫁医女萌萌哒我在古代好吃懒做穿成反派儿子的心头宠世子妃她又甜又飒侯爷,夫人还是想杀你天下,怎敌你眉间朱砂福运绣娘:带着傻夫种田去我有容嬷嬷的扎针秘诀殿下,奸臣她怀孕了快穿:系统要我又美又撩重生之皇后今天也想和离
少年书屋搜藏榜: 一胎二宝:弃妃小神医锦绣她与顾先生娘子,要听话美人凶猛夏未晚良辰安好田园辣妻:猎户家的小相公嫁给摄政王[穿越]后宫之千娇百媚位面直播中宗女贵妃有心疾,得宠着!特工小皇后第一弃后我们全家都是极品农园似锦王爷永远是对的和亲公主回来了神医娇媳:宠妻狂魔山里汉傲娇冥王的小娇妃农家悍妇不好惹穿越后成大佬的小嗲精天降萌宝:神医毒妃不好惹将门庶女:王爷请你消停点浴火重生:毒后归来浴血重生:倾城妖后乱天下亡国公主穿成王府寡妇:二嫁王妃凤平调欢喜记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少年书屋最新小说: 督主的宠妻之道长生歌重生:侯门贵妻冷王爷独宠调皮妃皇夫太绝色:误惹霸气女王爷龙凤重生:蛇蝎弃妃狠毒色夺宠点裙臣商户人家[三国]小民之计神医娇媳:宠妻狂魔山里汉宠妾为后宁非玉貌绮年随身空间:农女世子妃摄政王妃妖后别爬,朕在修墙绝色弃妇重生之宠溺王妃重生之一品皇家媳师尊总想再补救下毒医王妃千面风华庶女妃还珠之云淡风轻红楼之清风入梦侧福晋的随身空间一受封疆大明·徐后传一枝红杏出农门